沂南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中文注册

微信扫一扫,快捷登录!

查看: 107|回复: 1

当地民间故事《货郎送宝》

[复制链接]

349

主题

492

回帖

1539

金豆

版主

UID
138
积分
4085
阅读权限
200
在线时间
580 小时
注册时间
2024-7-16
最后登录
2025-7-1
发表于 2025-5-10 10:00:1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艾湛云 于 2025-5-10 16:47 编辑

货郎送宝


  民国年间的一年年底,我的老家仁和庄里来了一副货郎挑子。挑子里面的物品不大,可种类很多,有小孩喜欢的糖人泥哨,有女人需要的针头线脑,还有男人们用的烟锅烟嘴。货郎五十开外,他把拨浪鼓一摇,大人小孩都围了上来,来买自己要买的东西,场面很是热闹。
  到了快黑天的时候,买东西的都回家了,我的老爷爷走了过来。庄里都知道我老爷爷是个热心肠,跟货郎年龄相仿,他热情地招呼道:“老哥,忙了一天了,快跟俺回家喝碗热水吃点东西吧!”货郎赶忙客气地答道:“不用不用,我自己凑合凑合就行了。”我的老爷爷上前拉住货郎的手说:“俺看你是外乡的,你就不要客套了,俺家里还有间小西屋,晚上你可以在里边歇息歇息。”货郎一想,晚上还真得找个地方住下来,也就没再客气,挑起挑子跟着我老爷爷,来到了家里。
  货郎看到我老爷爷的家中,住得并不宽敞,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家农户。吃饭的时候,我老奶奶上的菜中油水不多,更没有大肉大鱼,吃的是粗茶淡饭,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。这个货郎不但不嫌弃,倒是觉得心里暖乎乎的。
  打这以后,货郎就在我老爷爷家住了下来。他白天挑着货物到各个庄里转悠,晚上回来就住在小西屋里。眼看大年三十就要到了,货郎便向我老爷爷告别回家。他拿出一些钱来表示感谢,却被我老爷爷回绝了:“这个使不得,我拿你是当兄弟来待的,你拿钱给我,咱们不就疏远了?今后只要你来,就把俺家当成你自己的家,该吃就吃该住就住就行了。”货郎看出我老爷爷,确实是没有半点儿的虚情假意,就没在坚持。
  以后每到年底这个时候,货郎就挑着货郎挑子来了。他白天出去卖货,晚上就住在我老爷爷的小西屋里,我老爷爷还是和从前一样地对待他。不知不觉中,十多年就这样过去了。
  这年年底,货郎又来了。岁月不饶人,这时我老爷爷的腿脚变得不利索了,而货郎的头发几乎全白了,挑着货郞挑子也有些吃力了。这几日天气格外得冷,雪又下得很大,货郎挑来的东西没有卖出去多少,自己反而受寒发烧躺倒了。眼看年关将近,货郎急得不得了,可连床也起不来,着急也没用啊!我老爷爷为他买药煎药,端屎端尿,精心地伺候着。谁知病情越治越哑,货郎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,挣扎着爬起来要回老家。
  这时我老爷爷觉得不能再挽留货郎了,就拾掇了一下家中的小推车,把自己的棉被铺上一床,又盖上一床,亲自推着车子,在路上走了十多天,才把货郎送回了南边的老家,交给了他的家人。
  我的老爷爷要回去了,货郎让家里人全都离开病床前,然后拉着我老爷爷的手,哽咽了半天,才断断续续地告诉我老爷爷,说自己这些年去卖货都是假装的,其实是去仁和庄的那座红石桥下,办一件大事的。
  原来这个货郎上知天文,下懂地理,他每到一个地方,总能发现那里是不是有宝贝。他第一次来到仁和庄时,就发现庄北有一座不一样的红石桥,更发现了桥下面的一个秘密。原来这座桥的附近,有一座不大不小的露天金矿,有一条金线从桥下的一块石头下面钻了出来,天长日久之后,冲刷出了一个核桃大小的小洞。每到年底,这个小洞里就会沉积下一些细碎的金子。他每年来一趟,就是来取这些金子的。这些金子虽然不多,可也够他养家糊口的了。
  十几年来,我的老爷爷对他这个货郎敬重有加,无私地管吃管住,从来没有接受过他的答谢,让他实在是感动不已,他实心实意地说:“这次自己的身子骨怕是不行了,今后也没有能为去取金子了,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你,以后你去取金子吧!”我老爷爷听后,说自己不能要这种身外之财,他让货郎告诉自己的孩子,让孩子去取。货郎摇了摇头说:“我的儿子好吃懒做,告诉他就是毁了他,让他自己去闯荡吧,可能磨炼一下还会变好的。”我老爷爷瞅了瞅货郎那真诚期待的神情,没有再说什么。
  我老爷爷回家后,也没把这个秘密太当回事,平日里该干什么还干什么,本本分分地种好自己的地,打理着家中的一应事务。到了年底,我老爷爷突然想起这个事来,才来到桥下仔细寻找了一番,果然发现了那个小洞。他小心翼翼地把手指头弯进去,轻轻一抠,真的抠出了黄澄澄的细碎金子来。可他总是忘不了那个货郎,就揣着金子换回来的钱,再次去了货郎家,准备把钱交给货郎。结果货郎已经去世,他的儿子也在吃喝嫖赌中死于非命,货郎家已经没人了。
  也就是从这以后,我的老爷爷每年去取一次金子,卖掉后贴补家用,日子出现了越过越好的兆头。后来他的儿子长大了,也就是我的爷爷,我的老爷爷也没东拼西凑,就用卖金子的钱,给我爷爷盖起了新房,娶来了我的奶奶。
  这件事慢慢地让我的爷爷知道了,他就提议说:“爹,咱们可以把那个小洞弄得大一些,那样得到的金子就会多一些。”我的老爷爷听后不为所动,反而劝说我爷爷:“为人一定要知道满足,不要贪多嚼不烂,真想过上好日子,还得靠自己勤利地干活。种地是咱们的本分,不要投机取巧。”我的爷爷还算懂事,红着脸没再说话,也没去弄大那个洞,只是年年去取那些零碎的金子。
  我的老爷爷去世后,我的爷爷又有了弄大那个小洞的想法。这天傍晚,趁着外边没人,他带着早就准备好的铁锤和钻头,来到了那个小洞前。他安好钻头,举起铁锤用力朝钻头上砸去,谁知用力过猛,铁锤碰到了小洞上方的石头,反弹脱手砸在了他的脚面上,一阵钻心的疼痛传来,他扔下钻头,一腚坐在地上,双手抱着伤脚呻吟起来。他想这个洞今日是凿不成了,以后再说吧!他咬着牙站起身来,一瘸一拐地往家里走去。
  回到家里后,我奶奶问他怎么回事,我爷爷只说是崴着脚了,让我奶奶端来一盆凉水,把伤脚泡在里边,慢慢地感到脚疼轻了一点儿。这时我的爷爷打了一个哈欠,只觉两个眼皮发沉,身子朝床上一歪睡了过去。这时不知怎么的,就看见那个货郎站在了他面前,对着他说开了话:“年轻人,我在你家待了十多年,也算是看着你长大的,想跟你说个实话。你今日的做法,是不妥的。因为那个金洞,是和金线通着的,你要是把小洞凿大了,它就没有了压力,也就不会出金子了。”正在这时,一阵疼痛弄醒了他。原来是我奶奶看见我爷爷泡着脚睡了,想给他擦干,让他好好地睡,没想到弄醒了我爷爷。我爷爷躺在那里楞了一会儿,就想这个货郎和他家的交情,他是知道的,那可不是一般的交往,他是绝对不会哄骗自己的。这时我爷爷不由得暗自庆幸起来,多亏没有凿成呀!
  过了几年,我的爷爷看着自己正在长大的儿子,也就是我的爸爸和我的二个大伯一个叔叔,想起了当初已故的父亲,嘱咐自己好好种地的话。他就想:好好种地是不错,可是家里应该有个识文解字的,就像货郎大伯那样,懂得天文地理多好!而且家里有那个小金洞,有条件让儿子识字,没准儿这日子还会越过越好哪!主意一定,他就把最爱调皮捣蛋的我爸爸,送到私塾里读起了书。我的爸爸一边玩着一边读书,好不容易读了两年,就像榆木疙瘩脑袋也钻上了眼,也学会了不少的字。
  这时候解放战争开始了,只有十四岁的我爸爸,非要去当兵不可,要和国军对阵。家里一下子就像开了锅,因为都知道这时候去当兵,无疑是九死一生。我爷爷思来想去,觉得要过上和平的日子,应该响应上级的号召,去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。他想起已经参军的大儿子,眼下也不知死活,又看了看面前倔强的三儿子,不由得叹了一口气:就是两个参军的儿子都没了,自己还有两个儿子传宗接代,养老送终呢!他眼里含着泪花,同意了我爸爸的要求。
  就这样,我爸爸和本村一个姓朱的小伙子,一起披红戴花,在乡亲们送行的锣鼓声中,来到了部队。我爸和本村的伙伴分在一个排,驻扎在一个村子里,一起进行新兵训练。
  我爸入伍半个月时,一个骑着一匹战马的人,来到了新兵连驻地。他跳下马,跟新兵连连长说了几句,接着来到了战士们面前,大声问道:“你们里边谁识字?”短暂的沉默后,我爸爸举起手答道:“我识字!”那人掏出纸和笔,递到我爸爸面前:“写一写你的名字。”我爸爸马上写出了自己的名字,“你再写一句中国共产党”,我爸爸又写了出来。那人眉手一扬道:“上马,跟我走!”我爸爸有点儿楞神儿,那人伸手一拉,把我爸爸拉上了马背,然后说道:“我是卫生队的指导员,现在识字的太少,你跟我去卫生队报到。”说完朝村外跑去。
  正在这时,一阵飞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,奔着村子来了,“不好,敌机要轰炸!快下马,隐蔽!”指导员连人带马,一起揿在了路边的沟里。敌机来到村子上空,开始投弹轰炸,震耳欲聋的轰炸声连成一片。正好有一颗炸弹,落在我爸那个排住的房子上面,刹那间房子被炸飞,一个排三十名战士,不!应该是二十九名,我爸刚离开,全部壮烈牺牲,当然也包括本村那个和我爸一起入伍的伙伴。
  我爸和指导员,还有那匹战马,也被炸起的泥土埋在了下面。当敌机飞走后,指导员钻出了泥土,先把我爸扒了出来,他拍了拍我爸的身子骨,见我爸没什么大碍,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,说了一句什么:你是咱卫生队的一块宝,不能有失,再接着又把战马拉了起来。
  我爸晕乎了一会儿,撒脚朝着住过的那座房子跑去,近前一看,眼前只有散落的断胳膊残腿的尸身,那里还有本村伙伴的囫囵影子。
  等我懂事时,我爸爸转业到了家乡的一所医院,当了一名医生,并且医术不错,成了造福一方的名医。只是逢年过节时,我爸爸都是带着礼物,去看望本村那个和自己一天当兵牺牲了的,他的老母亲。有一次我回老家,这个老太太专门来到我的面前,两手紧紧地攥着我的手,两行老泪止不住地往外流。从老人的眼神里,可以看得出来,她在想她的儿子要是还在,她的孙子也该和我差不多大了。后来我子承父业,也当了一名医生,继续着治病救人,行善积德的职业。
  我的比我爸爸先当兵的大伯父,也传来了消息。他早已转到地方工作,成了一名南下干部,在一个地级市的单位里主持工作,继续为地方建设发挥力量。
  还有老家附近的那个金矿打不出金子了,国家就把金矿撤了,矿工们也都分流到有金子的金矿去了,那个小金洞也不再往外流金子了。
  多少年过去了,那座红石桥还在,桥下的那个小洞也还在。
  
  (艾湛云发表于《民间传奇故事》2025年5期)



松龄鹤岁 福寿延年

349

主题

492

回帖

1539

金豆

版主

UID
138
积分
4085
阅读权限
200
在线时间
580 小时
注册时间
2024-7-16
最后登录
2025-7-1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5-10 10:10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期样刊
微信图片_20250510064126.jpg
松龄鹤岁 福寿延年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中文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Archiver|小黑屋|
沂南论坛 ( 鲁ICP备19048380号-1|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89号 )

GMT+8, 2025-7-1 12:0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